第四季,每個企業主管最忙碌的一季。

一方面,要繼續為今年的目標衝刺,對那些還有一點差距的數字奮力一搏;另一方面,又要忙著為明年的計畫而努力。於是,更多的報告、Powerpoint、會議,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地展開。

然而,對很多公司來說,年終的策略規劃會議就像是場應景的大拜拜。高階主管花在策略思考的時間非常稀少,大多只是針對營運問題或現狀做一些爭辯,把過去的計畫或數字重新修剪,一本新的年度計畫又出爐了。

事實上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對話平台,在很多公司,高階主管平日各自奔忙,少有時間共聚一堂。當大家真的可以坐下來討論時,卻又花大多數時間在分享資訊,平均一個月只花三個小時在策略上。

在你的公司裡,高階主管花在討論策略上,一個月有多少時間?公司裡,花在決定選哪一張卡片作為賀年卡的時間,是否比討論進軍重要市場的時間還要多?

因此,如果沒有妥善規劃,策略會議很難發揮作用。根據管理顧問的建議,不妨遵循幾個原則。例如,事先發給資料,會中集中在討論和做決定上,而不是從頭開始聆聽各部門的簡報;找出幾個重要的成長課題,進行跨部門的深入討論,而不是事業單位輪流上台,限制了思考的視野。

杜邦公司的做法是,為未來寫歷史。想像大家正在五年後,回顧公司過去幾年的發展,你會希望這個歷史怎麼寫?透過這個方式,可以幫助高階主管不受拘束地思考。

要為未來創造燦爛歷史,公司必須建立創新的能力。儘管大家都知道創新是未來事業成長的關鍵,但有時因為缺乏流程、有時是因為領導人希望快速獲利,這些想法或專案往往無法開花結果。另外,還有太多的專家知識和群體思考,反而害了事。不妨為公司的創新體質做個體檢,揪出創新殺手,有系統地建立起公司的創新能力。

創新成效和組織結構有很大的關係,本期介紹的兩本書提出新形態的組織:「海星型組織」和「阿米巴式經營」。

海星沒有中央集權的領袖,它的每個腕足都可以發號施令,也因此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;由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的「阿米巴式經營」,則主張把公司分割成許多「阿米巴」組織,每個單位會計獨立,這麼一來,員工成了主角,人人都像老闆一樣勇於任事。

這正呼應了創新的重要原則:別忽略了組織邊緣,以及看來微不足道的想法。

http://www.emba.com.tw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jc7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