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環保意識抬頭 台商應有積極作為

 

二○○三年歐盟公佈的「關於在電器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(RoHS)」,將從今年七月一日起正式實施。電器電子產品是中國大陸對外出口重要的項目,台商相關企業必須及早完成準備,並且以更高的環保標準自我要求,才能確保商機不致受到新法規的影響與打擊。

RoHS規定,所有輸往歐洲市場電子電器設備中的鉛、汞、鎘、六價鉻、多溴聯苯(PBB)、多溴聯苯醚(PBDE)等六種有毒物質含量不得超過規定。根據媒體報導,大陸廣東的工廠去年輸往歐洲的機電產品市值達二六五.二億美元。相關廠商超過一千五百多家,包括家電、IT與通信設備、照明設備、電器電子工具、玩具休閒與體育設備、醫療設備、監控儀器、自動販賣機等多項產品。如果七月一日起,被抽查發現未符合RoHS規定,廠商將面臨嚴重的退貨與鉅額罰款的後果,商譽的損失更是難以預估。

歐盟的環保指令,絕非兒戲。奧地利即宣稱七月一日起不符合 RoHS
規範的電子產品,每一件產品依嚴重程度罰360歐元到7270歐元不等;愛爾蘭也宣佈七月一日起,該國只能進口符合RoHS規範的產品。

目前在大陸設廠的許多大型的外資電子企業都謹慎以對,對供應鏈的原料採購、生產過程、產品檢驗等做嚴格控管。因為世界的環保趨勢只會愈來愈嚴格,範圍也會愈來愈擴大。不只是外銷至歐盟的電子產品需符合規定,將來在大陸內銷的電子產品也有嚴格的規定。因為大陸「資訊產業部」在今年二月二十八日已經正式公佈一共有二十七條法規的《電子資訊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》(第39號),自明年三月一日起正式施行,這項管理辦法被視為是中國版的RoHS。

大陸是全球電子製造業的重鎮,同時也是廉價家電、電子產品的報廢大國。工業廢水和不可回收或含有毒物質的報廢品對大陸的土地、水源將造成極大的威脅。近半年來松花江污染、廣東北江鎘污染、丹東市鴨綠江污染等事件,震驚全國,也激起大陸知識分子及輿論對廠商不負責任作法的憤怒。如果環保工作做不好,業者的工廠遲早會被當地人民和政府趕走或者勒令歇業。甚至受到永遠的良心譴責。

環保指令與法規畢竟是消極防範電子、化學相關生產對環境的破壞。積極的作法還是要靠工廠業者自己主動提高環保標準,做一個不會遺禍他人子孫的事業。一直以來,工廠老闆為了節省成本而貪求便宜的材料,或者為了省一點小錢,買了廢水過濾設備只是作為敷衍官員檢查,從不開機使用。這終究不是廠商應有的負責態度。

減少廢棄、避免污染、增加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比例,是立足大陸製造基地,擁抱全球市場商機必要的趨勢和潮流。在七月一日歐盟新法規上路之際,台商應該把握機會趁勢做大陸綠色電子產品製造者的領頭羊,以贏得國際商譽與當地知識份子對業者的尊重與信賴。

莊衍松 前資策會專案經理、資深媒體工作者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jc7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